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18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①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②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③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的形成。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海拔较高的低纬度山地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答案:不能。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二、非地带性现象1.形成因素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2.表现既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的内部形成。2.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草原景观?答案:东非高原因为海拔高,水热条件不足,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一、选择题(2016·天津五校联考)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等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地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第2题,四个选项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答案:1.D2.C(2016·安徽名校联考)“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1264亿元发展新疆电网,到2015年形成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下图为该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题。3.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是“疆电外送”首个特高压项目,起点在新疆哈密南部能源基地,终点河南郑州,该线路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是()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落叶阔叶林B.荒漠、草原、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C.草原、荒漠、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D.草原、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郑州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自东向西降水减少,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答案:A(2016·山东临沂模拟)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4~5题。4.甲植被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5.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地形B.水分C.土壤D.热量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气温由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逐渐升高则甲位于亚热带;同时甲处降水量在400mm~500mm之间,根据自然带实际分布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只能是常绿硬叶林。第5题,由图中气温和自然植被变化可知,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则热量是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答案:4.C5.D(经典再现)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6~7题。6.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7.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解析:第6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自西向东降低,自南向北增高。第7题,长江上游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