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019高三高考真题训练)如图所示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2.(2018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3.(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4.(2015江苏卷)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5.(2019江苏省南京市)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6.(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B.妇女地位提高C.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7.(2018湖南省张家界市)《申报》自1873年6月中旬开始通过各地信局招徕通商码头之外的零散订户,声明“不拘多少,数张或十余张均可”。至1875年3月,《申报》更雄心勃勃、大张旗鼓地进京销售报纸,同年3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销售报纸的广告。这说明《申报》A.采用饥饿营销策略B.具有现代市场意识C.推动了广告业发展D.在全国设立代销处8.(2018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1900年之前,戏曲抄本是清代南北传统市集庙会上销售的一种主要商品,抄本经营盛极一时,但进入20世纪后,一大批京剧、戏曲、鼓词等民间需求旺盛的抄本日益减少。材料所述现象A.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文学改良运动的诉求C.折射出民众崇尚西学的心理D.推动了出版行业的技术革新9.(2018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第一中学月考)下图是1907年1月14日革命党人“鉴湖女侠”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由此反映出A.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B.新文化运动鼓吹妇女走向社会C.报刊宣传有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D.秋瑾是宣扬男女平权的第一人10.(2018陕西省渭南市高三质量检测)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A.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11.(2018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读下表:清末“新政”时期报刊杂志的出版发行情况统计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已经实现了出版自由B.百姓精神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C.出版业发展与近代化进程相关D.知识界接受了日本近代化模式12.(2018高考仿真题)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这表明当时A.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B.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C.开放程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