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五十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作业时间:月日1.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答案:C解析:孙中山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不是社会主义者,故A项错误;1905年的孙中山并未彻底认清中国国情,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未明确提出反帝纲领,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句话可知孙中山已认识到西方私人资本发展所带来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冲突等弊端,因此主张中国学习西方生产方式,但要努力避免西方贫富差距的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但不能说明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故D项错误。2.1894年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追求建立类似于美国的政治体制C.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由材料“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可知孙中山从中国国情和固有的制度中寻找有用之处,以建立新制度,故D项正确。3.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答案:D解析:据材料“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可以知道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D项正确。4.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对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有指导意义答案:D解析:据材料“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三民主义不但指导中国的反侵略,也指导反封建,故D项正确。5.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这表明孙中山()A.十月革命影响下主张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B.十月革命影响下决定节制资本以实现民生C.受十月革命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答案:C解析:材料未涉及“无偿分地”,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节制资本”,故B项错误;1905年的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只提出“平均地权”而不具体,1924年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将之具体为“耕者有其田”,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D项错误。6.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A.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B.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C.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D.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