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中“反常情况”的归纳与分析掌握规律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中学化学中有许多规律,但没有物理中的定律、数学中的定理那样严密,往往有一些反常的特例,对于化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往往容易被疏忽。因此,在学习中不但要运用知识去认识问题,而且要分析一般规律受影响的因素和存在的条件。掌握物质的个性,并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下面就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反常规情况进行讨论。1.弱酸能制强酸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中,一般只能由强酸制弱酸。但向CuCl2溶液中滴加氢硫酸可制盐酸:CuCl2+H2S==CuS↓+2HCl,此反应为弱酸制强酸的反常情况。其原因为CuS难溶于强酸中。反应3NaI+H3PO4(浓)=Na3PO4+3HI↑可以发生,是因为符合高沸点酸制备低沸点酸的规律。另外,H2SO3可被HNO3、HClO、FeCl3等溶液氧化为H2SO4。2.弱碱能制强碱典型反应:①AgOH+2NH3·H2O==Ag(NH3)2OH+2H2O②Ca(OH)2+Na2CO3==CaCO3+2NaOH反应①属于络合反应,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与NH3的络合能力较强。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有不溶于水的CaCO3沉淀生成。3.碱与碱也可反应一般情况下,碱与碱不反应,但络合能力较强的一些难溶性碱却可能溶解在弱碱氨水中。如AgOH+2NH3·H2O==Ag(NH3)2OH+2H2O。4.酸与酸也可反应一般情况下,酸不与酸反应,但氧化性酸与还原性酸能反应。例如,硝酸可与氢碘酸、氢溴酸、氢硫酸及亚硫酸反应;浓硫酸可与氢碘酸、氢溴酸、氢硫酸反应;次氯酸可与盐酸、亚硫酸反应;亚硫酸可与氢硫酸反应等。5.酸性氧化物与酸也能反应一般情况下,酸性氧化物不与酸反应,但下面反应却反常:SO2+2H2S==3S↓+2H2O、SiO2+4HF==SiF4↑+2H2O。原因是前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者是生成气体,有利于反应进行。6.还原性弱的物质可制还原性强的物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的基本规律如下: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但工业制硅反应中,还原性弱的碳能制还原性强的硅,原因是上述规则只适用于溶液中,而此反应为高温下的气相反应。又如钾的还原性比钠强,铷的还原性比钙强,但工业上可用Na制K,用Ca制Rb,原因是K的沸点比Na低,Rb的沸点比Ca低,可以控制反应温度使K、Rb为蒸气而逸出,使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向正方向进行。7.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也能置换酸中氢一般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或水中的氢。但Hg和Ag能发生如下反应:Hg+H2S==HgS+H2↑2Ag+H2S==Ag2S+H2↑原因是HgS和Ag2S溶解度极小,有利于化学反应向正方向移动。8.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较强,其单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较强,其单质也越活泼。但对于少数元素的原子及其单质活泼性则表现出不匹配的关系。如金属性铅比锡强,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锡在铅的前面。原因是比较的条件不同,前者指气态原子失电子时铅比锡容易,而后者则是指在溶液中单质锡比单质铅失电子容易;O的非金属性比Cl强,但O2分子比Cl2分子稳定,N的非金属性比P强,但N2比磷单质稳定得多,N2甚至可代替稀有气体作用,原因是单质分子中化学键结合程度影响分子的性质。9.溶液中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不能置换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一般情况下,在溶液中活泼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能置换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但Na、K等非常活泼的金属却不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F2不能把Cl、Br、I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在水溶液中离子和水形成水合离子完全被水分子包围,非常活泼的单质先与溶剂水发生置换反应。10.S较O2易与Hg、Ag反应一般为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应越强烈,条件越容易。O2、S分别与金属反应时,一般O2更容易些。但它们与Hg、Ag反应时,硫在常温下就能与Hg、Ag发生反应。11.氧的非金属性较强,但自然界中却可以游离态存在,且氧元素无负价。12.氧气比硫活泼,但是钠在氧气中能安静的燃烧,而与硫混合研磨却爆炸硫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容易散失,与钠混合研磨放热不易散失,故而爆炸。13.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但是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主要生成氧化镁而不是氮化镁反应的方向不是看反应物的量,而是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