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房屋倒塌B.铁锅生锈C.树枝折断D.灯泡发光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满氧气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4.从2012年开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颗粒物,为降低PM2.5的含量,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B.直接燃烧煤炭C.充分利用太阳能D.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大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B.酒的酿造C.酒精燃烧D.农家肥腐熟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10.臭氧(O3)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km~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属于()A.混合物B.纯净物C.氧气D.稀有气体1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C.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钙+水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1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C.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性质都不变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1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氦气、二氧化碳B.空气、蒸馏水C.冰水共存物、红磷D.五氧化二磷、加碘食盐15.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A.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B.不能用木炭、硫代替红磷C.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D.红磷需要足量16.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17.碳—12原子中核电荷数和中子数都是6。碳—1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6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1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简要分为以下几步: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排水法收集气体;④固定装置;⑤加热;⑥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⑦停止加热.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⑤⑥⑦B.②③①⑤④⑥⑦C.②①④⑤③⑥⑦D.①④②③⑤⑦⑥19.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20.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1可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B.装置2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装置3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4可用于收集氧气2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B.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战空气质量的1/5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22.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