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计48分)1.考古人员在对北京人遗址进行发掘时,不会发现哪类物件?()A.厚达数米的灰烬堆B.穿孔的骨针C.粗糙的石器D.已经炭化的木棒2.“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A.浙江省B.陕西省C.云南省D.北京市3进入农耕时代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的原始居民是:()4.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是由我们的祖先最早栽培的?()A.小麦、粟B.玉米、水稻C.粟、水稻D.小麦、玉米5.下列关于原始农耕生活的描述,错误的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很大B.陶器在原始居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陶器的典型代表C.自然环境的不同,是导致我国原始农耕生活各具特色的根本原因D.农作物种植、家禽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的发展和人工取火技术的掌握,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6.下列关于我国远古传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相关传说,黄帝和炎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相传在黄帝之后,人们用禅让制来确立部落联盟的首领C.相传大禹用堵塞的方式治水成功D.这些远古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7.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者分别是:()A.禹、汤、周武王B.启、汤、周武王C.禹、盘庚、周武王D.禹、汤、周文王8.“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出现于:()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B.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位置C.汤战胜了桀D.禹传位给伯益9.下列文化遗存能帮助我们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社会,请按所反映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①殷墟遗址②二里头遗址③镐京遗址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10.下面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①实行该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②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就源于该制度③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但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按田亩数向天子交纳土地税④通过分封,周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也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统治范围的扩大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11.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这一年属于公元前:()A.8世纪前期B.8世纪后期C.9世纪后期D.9世纪前期12.以下关于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用来表明贵族的身份地位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技术高超C.商代以后,青铜器中的大型鼎器主要是用来祭祀D.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周代青铜器的代表14.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青铜工具的广泛使用C.商品交换日益兴盛D.分封制逐步瓦解15.《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16.在管仲的辅佐下,谁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17.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得周天子过去拥有的政治经济特权B.争霸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这种局面的真实反映D.争霸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统一的进程18.下面哪个国家在战国时期不存在了?()13.考古学家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的语言。这种文字(见右图)最早可能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原始社会晚期A.楚国B.齐国C.晋国D.燕国19.下列著名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A.长平之战B马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