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六安市金安区横塘岗乡凤凰台学校---杨霞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3、74页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范畴。前期相关知识:①认识钟表表示的所有时刻;②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体验时间的长短;③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根据钟面说出经过时间。后续学习中(小学阶段)没有与此相关的知识出现。故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24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学习。教材提取了大量的生活情境,旨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会24时记时法及其应用价值,接着探索两种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学以致用综合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学生分析:以问卷题的形式对255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内容涉及相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调查情况显示:84.3%的学生知道一天有24时;41.6%的学生同时知道时钟一天走2圈;42%的学生知道12时记时法;40%的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18.4%的学生有两种记时法的转化知识基础;半数学生对一天的起点不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②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过程与方法——①经历两种记时法互化的探索,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教法学法:教师——指导实践、交流点拨。学生——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1套、板贴若干、钟表1个。学具——作业纸。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感知12时记时法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时、分、秒,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时间”有关的知识。杨老师还带来了你们的一位老朋友,请看!【点击课件出示钟表出示一个时刻:6:00】(学生回答:钟表)师:知道这是几时吗?(学生回答:6时)师:【板书:6:00】昨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预设:上午6时……;下午6时……)师:【板书:6:00】为什么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呢?噢!原来一天中有2个6时,那怎么区分这两个时刻呢?(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师:【点击课件出示另一个时刻:9:00】现在,又是几时呢?(学生回答:9时)师:【板书:9:00】这个时刻,你又会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预设:上午9时……;晚上9时……)师:【板书:9:00】噢!看来一天中还有2个9时,那怎么区分他们呢?(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师:那大家想一想,一天中还有哪些像这样成对出现的整时呢?(学生回答预设:2个1时、2个3时……)师:到底有多少对呢?(12对)请看大屏幕,这是晚上12时【板书:晚上12:00】它既是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也叫0时。当我们还在睡觉的时候,新的一天就从这一刻开始了。请注意观察时针的转动!同时思考这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一天有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圈。】【点击课件出示:转1圈停至中午12时】师:现在到了什么时刻?(中午12时)【板书:中午12:00】一天过完了吗?(没有)继续转动!【点击课件出示:转第2圈至晚上12时】师:一天结束了。那一天一共有几时呢?(24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了几圈呢?(2圈)【点击课件:完成填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一天的时间”。【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大量使用12时记时法却没有明确的认知,故在巩固旧知辨认时刻的同时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寻求区分之法,感知12时记时法;从“设疑”到“验证”引发学生带着思考直观感受“一天的时间”。】二、探索交流,认识24时记时法师:同学们,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走了2圈,那我们想一想,当时针走过了第一圈,第二次指向1时,是什么时刻呢?【点击课件出示:钟面作业纸】(学生回答:下午1时)师:【板书:下午1时】为了与第一圈中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