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2.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A.缺少必要的资金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C.劳动力素质较低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3.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判断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A.矿山开采业B.机器制造业C.航运业D.面粉业4.据统计,1901~1911年的10年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家,资本总额近1亿余元,是以前30余年的两倍多。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有()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②列强资本输出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③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刺激④欧美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该计划旨在()A.缓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B.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C.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D.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6.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着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7.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好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8.1961年,我国开放了贸易集市41437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9.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你认为他整理的主题是()A.政权巩固B.曲折探索C.改革创新D.盛世华章10.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11.下图是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颁发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张执照成为新时期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此举()A.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终结B.意味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揭开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序幕D.开始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改革12.1992年邓小平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①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②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③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④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13.“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