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垄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耕作农具得到改进B.刀拼火种方式已经普及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答案】A【解析】题干指出在黄淮地区发现了汉代的铁铧和铁犁壁,可以起到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是对原始耕犁的改进,故A项正确。刀耕火种是我国夏商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汉代的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故B项错误。铁农具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开始使用,故C项错误。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耕犁,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项为C。题中所述出土的文物可以说明当地在汉代已经使用铁器农具,但不能说明当时铁器开始用于农具改造,因为铁器农具的使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开始。2.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迮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等。下面对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C.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肖纪年(月、日、时)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的里程碑,对研究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伏羲八卦的演化进程中,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归类五行,和八卦四象组成一体,由天干地支(配生肖)组成的纪年(农历),积累应证的自然变化规律,在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靠天饭的漫长年代里,什么年干旱、什么年雨水多,农民参照这些规律,什么年适宜种什么庄稼。至今,在一些地方还流传着“羊马年,广收田”,“就怕鸡猴饿狗年”的谚语。因此其有利于安排农时,发展生产。A说法过于笼统,BD说法错误,畜牧业是作为农业的辅助而非是农业的基础,也没有自成体系。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3.沈括《梦溪笔谈》钱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人,谓之闭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答案】C【解析】据材料“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南北朝灌钢法的特点,故C正确。两汉时期没有发明灌钢法,故AB排除;宋朝也不是发明灌钢法的最早时期,故D排除点睛:本题材料的意思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这便是灌钢法,而这项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答好此类题目首先要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运用,多总结。4.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暮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贏”。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当地A.人口特别是劳动力严重不足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工商业经济发达D.商品经济开始渗入农村【答案】B【解析】抓住题中关键句“募旁邑民为佣”,说明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故选B。A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C项未反映出材料的本质信息;D项材料未体现。5.清康熙七年(1668年),被誉为“江左凤凰”的宜兴才子陈维崧北游汴梁,目睹了清代初年开封城的萧条破败,回忆起北宋时期开封城的宫庶繁盛,文思泉浦,挥笔泼墨,写下了“北宋炎楼,漂缈、彤窗绣柱,有多少州桥夜市,仆河游女。一统京华绕节物,两班文武栉箫鼓。叉堕钗斗起落花风,飘红雨”(《卞京怀古》词)。下列有关樊楼(见下图)的叙述,符合北宋时期历史事实的有①樊楼旁便是开封城的商业区——市。按当时政府的规定,必须定时开市,定时闭市②北宋京城文人在深夜里结泮上灯火辉熄的樊楼喝酒看戏③开封市民喜欢在樊楼附近的夜市游玩购物④紧邻樊楼不远处便是京城中心的草市,商铺店肆林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北宋的市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交易也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故①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北宋炎楼,漂缈、彤窗绣柱,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