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糖类(1)1.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可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C.不能发生取代反应D.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核糖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5H10O5,而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故二者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非同系物,A错误;因其分子中有—CHO,故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由结构简式可知,有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C错误;无—COOH,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D错误。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核糖的化学性质等知识。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操作A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B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C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D欲证明蔗糖水解产物中是否生成葡萄糖取20%的蔗糖溶液,加入5滴稀硫酸并水浴加热,5min后,再加入1mL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Na与水反应剧烈,与乙醇反应较平稳,可知水中O-H键易断裂,则可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A正确;B.碳碳双键、-CHO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高锰酸钾褪色不能说明含碳碳双键,B错误;C.苯酚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能溶解在苯中,不能除去,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C错误;D.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溶液中,则水解液少许先加碱至碱性再滴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加热,D错误,答案选A。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3.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A.乙酸B.乙醇C.氯化钠D.葡萄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醛基,与氢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四种物质中只有葡萄糖含有醛基,所以答案选D。考点:考查葡萄糖的性质、醛基的检验。4.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A.氧化反应B.取代反应C.加成反应D.聚合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氧化反应生成CO2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供给人体利用,选A。考点:考查葡萄糖在人体内反应的判断。5.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B.葡萄糖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D.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是一种多羟基醛,故A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葡萄糖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C正确;D.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故D正确。故选B。考点:考查葡萄糖的结构、性质和用途。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B.油脂发生皂化反应可生成脂肪酸和丙醇C.酯类物质是产生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D.糖类、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纤维素和淀粉均是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油脂发生皂化反应可生成脂肪酸钠和丙三醇,B错误;C.酯类物质是产生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C正确;D.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单糖、二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7.生活中常常碰到涉及化学知识的某些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人的皮肤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将会失去生理活性;②用苯酚对食物进行消毒是国家允许的;③米酒变酸的过程发生了氧化反应;④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蜘蛛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⑤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A.①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②④D.全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①人的皮肤是蛋白质,蛋白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