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和2B铅笔,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涂在试题和答题卡上。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45分)1.右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2.央视《探索·发现》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有关原始人生活场景在专题片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元谋人使用打制石器劳动B.北京人学会用火御寒照明C.大汶口人学会制作蛋壳黑陶D.河姆渡人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3.有学者认为,文明社会是从有社会规则开始的。据此判断,可作为文明社会标志的是A.制造石器工具B.采集与渔猎食物C.农耕聚落形成D.文字与法律产生4.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6.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下A.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7.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的出现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密切关系A.“家天下”制度B.王位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8.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9.商朝时,人们把王畿之外的臣属之地通称为“方国”,即使殷之西北(今山西中部、陕西北部、晋陕高原)亦被称为“鬼方”;而到了战国时期,南方的荆州与扬州却被纳人了“九州”的概念。这种变化表明战国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业已出现B.中原地区丧失核心地位C.已有天下一统整体观念D.江南地区成为政治中心10.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11.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战国时期,魏、楚、秦、韩等国变法更是以选贤任能作为任官标准。这些做法A.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B.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12.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没有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B.“商君之法”在当时已深入人心C.变法措施得当,未带来消极影响D.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13.春秋晚期孔子特别推崇周公“制礼作乐”的创造性贡献,常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推崇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礼乐制度A.推动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B.打击了诸侯割据势力C.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D.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14.古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