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B【解析】考查宗法制。材料“亲情是缘,相聚是缘”强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的主体是A.异姓亲族B.同姓亲族C.功臣D.先代贵族【答案】B【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西周分封之时是将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其中以宗室贵族为主体。所以应选B。3.纪年是人们给某一年起名的方法,在历史上我国曾采用多种纪年方法。《兰亭集序》中记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文中“永和九年”属于()A.朝代纪年法B.公元纪年法C.干支纪年法D.年号纪年法【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的纪年方法。依据所学,“永和”是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故应选D。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答案】D【解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①中的丞相和诸卿以及皇帝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出是秦朝。由②中的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和工部、户部可知是唐朝。由③中阁臣、皇帝、直送工部、户部可知是明朝。故D是正确答案。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浙江直接有关的是()①《南京条约》②“二十一条”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有关内容。依据所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故应选A。6.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答案】B【解析】考查纪年法。依据所学,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根据所学知识,1901年是辛丑年,故1900年是庚子年,所以应选B。7.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侵略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依据所学,虎门销烟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均真实的表达了第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定信心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所以应选B。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下列与统一战线形成密切相关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八一宣言”发表②西安事变③瓦窑堡会议④八一三事变⑤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