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一、选择题1.(2018广西防城港模拟)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指出:“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这表明()A.农村正进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探索B.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经起步C.农民长期遵守的农业税条例即将废除D.国家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改革模式答案A材料反映了国家对农产品的征收采取个别品种统购派购,其他品种实行合同定购或市场收购,表明当时的农村正在进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探索,A项正确。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后,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税的信息,C项错误;1985年,改革开放还处在探索中,没有提出改革的具体模式,D项错误。概念解析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发起的原因:(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2)历史上农民起义多次证明,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3)旧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2.(2018广东茂名一模)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说:“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持,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捆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困。”他要求在部分贫困地区试点搞包产到户。这反映了()A.农村尚未开始包产到户的实践B.中央内部就农村改革未统一思想C.集体经济的失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包产到户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答案B当时中国在部分地区包产到户,但主要的还是集体经济,说明高度集中的公社经济体制在当时中央还有相当的认同度,中央内部就农村改革问题未统一思想,B项正确;当时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开始包产到户,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包产到户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符合当时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D项错误。3.(2019河南洛阳调研)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说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C.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D.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松动答案D材料“敞开供应猪肉”“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说明国家引入市场调节,经济管理体制松动,D项正确。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家关注民生幸福,但不能推断是开始,B项错误;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C项错误。4.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民,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政府又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这一变化()A.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B.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D.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答案D“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非退出历史,故A项错误;“三权分置”格局下,土地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这一变化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部调整,土地所有权不变,并非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可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调整顺应了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这一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保障,故D项正确。5.(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期,“官倒”一度泛滥,一吨石油计划内价格是100元,计划外价格是644元,“倒”出来的利润非常可观,从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B.经济体制改革要向纵深方向推进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影响了中国经济D.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渐成社会共识答案B“官倒”一度泛滥是由计划经济的弊端导致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