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丁岩近年来,宗教文化在中国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宗教问题的争论已成为中国社会理论界不可避免的话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①,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②。二、马克思哲学下的宗教在马克思看来,“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们的鸦片③。”(一)宗教产生的根源马克思认为,“古代的一切宗教都是自发的部落宗教和后来的民族宗教,它们从各民族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中产生和它们一起成长④。”“反宗教的批判的依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⑤。”这充分说明了宗教产生来自于人的主观判断,而非客观存在。第一、从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来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间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⑥”。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在于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大自然的力量,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人类在最原始的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可能也无法提出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具有世界观意义的想法,面对自然规律和现象只能无助的求助于幻想的“错误认识”,宗教则相应产生。第二、从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来看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一卷第1页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三卷第666-667页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一卷第2页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333页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一卷第1页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一卷第81-82页马克思认为“至今(19世纪80代)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①”,马克思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归咎于世俗基础,而这种世俗基础主要表现为残酷的阶级剥削,社会的盲目分工和私有制等一系列的矛盾。同时,马克思着重强调宗教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它的根源在于颠倒的世界。马克思在1843年《论犹太人问题》中指出:“在我们看来,宗教已经不是世俗狭隘性的原因,而只是它的表现。因此,我们用自由公民的世俗桎梏来说明他们的宗教桎梏②。”第三、从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来看首先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本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错误、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③。这个是宗教产生的认知的根源,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异己力量认识的错误而导致的。其次,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提高,但是由于情绪方面的紧张、压力、焦虑以及心理知识的不足而产生宗教信仰。“宗教是那些本身感到宗教的需要,并且懂得群众对宗教需要的人创立的④。”这是宗教产生的心理根源。最后,由于部分人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唯心主义,这就为宗教的产生提供认识论根源。(二)宗教的分类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宗教大体有两类: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因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而形成的自然宗教⑤以及阶级社会形成后由世俗生活的异化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为人们所利用的人为宗教⑥。第一、自然宗教自然宗教,即崇拜自然事物和自然力的宗教。这种人类原始社会中的最初宗教形态以自然崇拜为其基本特征。即把日、月、山、河、风、雪、雷、雨等自然物和自然力本身视为与人一样具有生命、意志和巨大威力的神圣存在,因而对其产生敬畏和依赖之感,视其为信仰对象而加以敬拜或祈求,由此构成人类最早的宗教崇拜形式。第二、人为宗教恩格斯人为,人为宗教就是“以人为因素为主而发展起来的宗教”⑦,指与自发宗教相对的、较高的宗教历史形态。在评价人为宗教时,马克思认为“至于人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一卷第272页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425页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四卷第254页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第552页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一卷第82页⑥《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