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化学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同步练习VIP免费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化学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同步练习_第1页
1/3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化学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同步练习_第2页
2/3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化学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同步练习_第3页
3/3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化学同步练习: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一、选择题1.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A.氯化铵和消石灰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C.氯化铵和氯化钠D.碘和氯化铵2.如图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水槽中是NaOH溶液,试管中是Cl2,可看到液面上升,试管中黄绿色褪去B.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NO2,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并充满整个试管C.若水槽中是水(并滴有一定量酚酞),试管中是NH3,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呈红色D.若水槽中和试管中都是氯水,光照后可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3.氢阴离子(H-)能和NH3反应:H-+NH3===NH+H2↑,根据上述事实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是()A.NH3具有还原性B.H-是很强的氧化剂C.该反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都是H2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OH-+CO2===HCOB.氨水中加盐酸:OH-+H+===H2OC.铜片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Fe3+===Cu2++Fe2+D.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CO+2H+===CO2↑+H2O5.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烧瓶分别充满氨气和HCl气体,做喷泉实验后,水都充满烧瓶,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1∶0.45B.1∶1C.1∶0.29D.4.5∶2.96.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纸蝴蝶上的喷洒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ABCD纸蝴蝶上的喷洒液石蕊酚酞酚酞石蕊小烧坏中的溶液浓盐酸浓氨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二、填空题7.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其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2。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通常情况下,氨气是_________色,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对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粘膜有_________作用。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气,要及时______________。氨气溶于水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里的氨水应放在。9.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1)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2)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10.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而不用排水法,其原因是________A.氨气难溶于水B.氨气极易溶于水C.氨气密度比空气大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E.氨气密度比水大F.氨气密度比水小(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乙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A.闻到有氨气逸出B.棉花被气体冲出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红(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三、计算题11.10.7g氯化铵与足量氢氧化钙混合共热,最多可制得:(1)NH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2)将制得的氨气全部溶于水制成2L溶液,所得氨水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答案]1.C2.B3.C4.A5.B6.D7.NH3+HNO3====NH4NO38.无有刺激性眼鼻喉刺激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NH3+H2ONH3·H2ONH+OH-棕色瓶、低温环境9.(1)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2)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10.(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BD(3)2NH3+H2SO4===(NH4)2SO4(4)C(5)丙11.(1)0.2mol(2)0.1mol·L-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化学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同步练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