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1时空类选择题1.(2019·泸州一模,24)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王都“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皇权至上的强大吸引力B.经济能力不足无力修建城墙C.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D.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答案D解析中原早期王朝自身的强大(经济、政治、文化等)才是不修建城墙的原因,故选D项;A项错在“皇权至上”,皇权至上是秦帝国建立以后才出现的,排除A项;B、C不符合基本的逻辑,排除B和C项。2.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如练塘、孟渎、仲夏堰等都能灌溉成千上万顷田地以至几个县。而且南方各地开垦了许多湖田、渚田、山田,这使水域、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这表明()A.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方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尖锐答案C解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故A项错误;题干中“湖田、渚田、山田”等都带有很强的季节性,故B项错误;题干中“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可知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人地矛盾问题,故D项错误。3.当中世纪的欧洲摆脱了普遍的无政府状态,当它的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越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当时罗马法被“发现”()A.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基础B.推动了近代民主政治体制在欧洲的确立C.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的愿望答案C解析材料的主旨是经济发展与法律的关系,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尚未提出建立近代民主政体的主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越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律规范的建设,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故D项错误。4.下图是1927年5月前后的中国形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北京政府由冯玉祥发动政变而建立B.武汉政府由广州国民政府北迁而来C.三政权并存说明国民革命形势向好D.“宁汉合流”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这一时期的北京政府由奉系军阀控制而非冯玉祥,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是在1926年底1927年初,故B项正确;三大政权并立,表明革命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隐含着分裂和失败的隐患,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宁汉合流实现的时间是在1927年9月,故D项错误。5.(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30)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重大事件,图中进军路线好似一个倒着的巨大问号。此次行动探求的重大问题是()A.创建根据地B.革命目标C.革命领导权D.革命道路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这是秋收起义后的进军路线,根据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后,因地制宜进入农村,创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选D项。6.(2019·海门一模,9)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该会议()A.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答案B解析1954年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1954年,政协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表明政协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B项正确;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是1949年的政协会议,故C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7.(2019·遂宁一模,31)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木刻画《售余粮》。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A.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B.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C.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木刻画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