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演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江门调研)苏格拉底说:“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可见苏格拉底()A.认识到雅典政治制度的弊端B.宣传“知识就是美德”C.试图重建雅典道德价值观D.强调统治要顺应民心解析:选AA项表述符合题干中“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故A项正确;B项表述强调的是对个人,与题目中的国家无关,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个人,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不相符,故D项错误。2.(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罗马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时参考了多部法学著作,探讨了法的本质,法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他们协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解释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这主要表明罗马法学家()A.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重视罗马法在现实中的运用C.热衷于立法工作的理论研究D.乐于从事罗马法的普及工作解析:选A由“协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解释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可知,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选A项;由“探讨了法的本质,法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可知,也体现对法律本质的要求,排除B项;由“指导当事人起诉”可知也重视实践工作,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律知识的普及问题,排除D项。3.历史探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亦有别。下列探究步骤及论证方法相对严谨的是()选项第一步第二步A甲观点:“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证据:伯利克里的言论B乙观点:“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证据:当时投票用过的陶片残片C丙出示图片:《十二铜表法》模拟图结论:世界第一部成文法诞生D丁出示史料:比较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异同结论:罗马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解析:选D“伯利克里的言论”不能证明“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一定正确,所以不严谨,故A项错误;“当时投票用过的陶片残片”无法得知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民主,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不是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故C项错误;“公民法与万民法”是罗马法发展的两个阶段,体现其发展的轨迹,故D项正确。4.(2019·郴州一模)1702年某国国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国王厌恶占多数席位的某党派,于是解除了某党派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另一党派人。这种情况发生在()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解析:选A材料“国王即位”说明该国实行君主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说明该国实行两党制,1702年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符合题意,故选A项;法国实行共和制,排除B项;德国议会不实行两党制,排除C项;美国实行共和制,排除D项。5.(2019·青岛调研)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A.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B.代议制最终完善的标志C.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责任内阁制特点的体现解析:选D“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没有体现议会权力至上的观念,故A项错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只能说明代议制在完善之中,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确立”为《权利法案》的公布,故C项错误;“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体现内阁制下首相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故D项正确。6.(2019·湖北八校联考)约翰·亚当斯在谈及对美国革命的内涵和意义的看法时认为,革命并不等于独立战争,“人民在原则、意见、观点和感情方面的剧烈变化,乃是真正的美国革命”。由此,约翰·亚当斯认为()A.美国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更是社会革命B.美国民主共和政治体制的建立受到英国影响C.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基于对英国的感情依赖D.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是美国建立的根本原因解析:选A题干中约翰·亚当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