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综合测试卷二2006.6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a—40,Fe—56,Zn—65一、下列各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5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木炭的燃烧B.动植物的呼吸C.盐酸除铁锈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化镁B.食盐C.酒精D.空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新鲜空气B.加碘食盐C.胆矾晶体D.碳酸饮料4.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5.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相同的是()A.冰和干冰B.苛性钠和烧碱C.煤气和天然气D.生石灰和熟石灰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B.蔗糖溶解——分子很小C.气体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7.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8.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利用激光使海水产生氢气的新技术,其中发生的变化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由氢、氧元素组成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9.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5B.+1C.-1D.-310.多数花卉适宜生长在微酸性土壤中,某盆花长势不佳,经测定盆中土壤的pH为7.6,用硫酸亚铁溶液浇灌后,长势良好。说明硫酸亚铁溶液的pH()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无法判断1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物质种类B.元素化合价C.元素种类D.原子数目12.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B.C.D.1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1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干冰灭火B.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C.涂油漆防锈D.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煤气是否泄漏15.关于O2表示的意义有以下几种说法:(1)表示氧气(2)表示氧元素(3)表示2个氧原子(4)表示1个氧分子(5)表示1个氧分子里有2个氧原子(6)表示氧气是一种无色气体其中正确的是()A.(1)(4)(5)B.(1)(4)(5)(6)C.(1)(2)(4)(5)D.(3)(4)(5)16.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做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异味C.用胆矾对饮用水杀菌消毒D.用亚硝酸钠(NaNO2)腌制食品17.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氦气填充气球B.浓硫酸用作干燥剂C.氢氧化钙用于抹墙D.干冰可作致冷剂18.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水B.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D.氢氧化钡溶液19.下列仪器只需用水就能清洗干净的是()A.附有铁锈的试管B.附有植物油的试管C.附有食盐的试管D.久置装石灰水的试管20.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B.不慎将酸滴在皮肤上,先用3%的溶液冲洗,再用水冲洗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双手捂住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末端浸入水中D.使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用手指捏紧橡胶头,再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21.要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分别滴加稀盐酸B.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C.分别通入二氧化碳D.分别加热到80℃22.生活中区分各组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食盐和蔗糖——尝味道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C.蒸馏水和自来水——看颜色D.味精和纯碱——加食醋23.贝壳(含)煅烧后得加到海水(含有)池中得沉淀,与盐酸反应得溶液。上述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24.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B.C.D.25.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可行且简便的是()A.观察颜色B.放在水中C.加稀硫酸D.磁铁吸引26.碳酸钠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06B.142C.263D.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