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日本早在1931年开始就对中国发动了侵略,而1937年的七七事变才是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这主要是由于CA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B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C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D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2.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点有B①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②各阶级和阶层广泛参加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④国共两党建立党内合作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C(相对于革命统一战线而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自身的特点,空前的广泛性是指一切抗日的阶级或阶层,它比革命统一战线更广泛;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各有自己的军队是指与革命统一战线中,以三民主义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革命军为统一军队。)①空前的广泛性②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④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4.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CA西安事变的推动B.英美的利益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中共的努力争取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DA瓦窑堡会议的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D公布国共合作宣言6.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评述,正确的是A(本题涉及对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评价问题。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积极抵抗,延缓了日军侵华进程,同时与中共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取得较大胜利。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政府内外政策转向反动,导致正面战场形势恶化。第②项与史实不符。)①初期正面战场积极抵抗,迟缓了日军侵略的进程②初期消极抗战导致大片领土失去③初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粉碎日军速胜论④相持阶段到来后正面战场形势恶化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7.抗战初期敌后游击战争的作用在于C(注意抗战初期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①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力②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企图③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④对日军后方构成战略威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下列关于《论持久战》一文表达正确的有D①具体分析了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②阐明了抗日战争发展趋势和结局③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指导方针④是中共领导抗日战争的指导性文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后,仍然存在斗争一面,其根源是CA两党的抗战路线不同B对日本侵略者阴谋认识程度不同C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D两党抗战的指导思想不同10.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本质上反映了CA.作战方针的区别B战略战术的区别C阶级本质的区别D英美和日本在华利益的区别11.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的主要原因是(D)A.全国人民要求抗日B.英美逼迫蒋介石抗日C.履行对日作战的承诺D.维护自身统治12.从北伐战争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的迁移顺序依次是BA.广州、武汉、重庆、南京B.广州、武汉、南京、重庆c.广州、南京、武汉、重庆D.广州、重庆、武汉、南京二.材料解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1年8月,蒋介石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材料二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谈话表示:“(如果中国)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的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战端一开……皆有守土抗战之职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在和平根本绝望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蒋介石在庐山会议上的讲演材料三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的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绝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回答:①材料一蒋介石为何持此论调?②根据材料二说明蒋介石在卢沟桥事变后,对日本侵略的态度?③材料二中说“最后关头”是指什么?“最后关头”到来以后,蒋介石真的做到了不“中途妥协”吗?请举主要史实说明之。④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国民政府从准备抗战到自卫抗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