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一级历史科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并重的产物。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故选C。A项说法错误,十二生肖主要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项错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并未把猪和鼠作为图腾;D项错误,自然崇拜主要崇拜自然现象。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点评:古代农业经济有三个特点需要把握: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古代农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先民把和自己生活的一些动物赋予某些灵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2.资料记载元月十五日,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游行,争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了佛教的盛行场景,不仅民众对佛教极力追捧而且政府也积极支持和鼓励,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在唐代出现,因为唐代对宗教持宽容和开明的态度,允许各种宗教势力自由发展,故答案选A,B项佛教刚刚传人中国,CD两项理学处于统治地位。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佛教的传播3.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坊市制度的打破是指允许商人,平民,贵族,官吏夜间出巡游玩,做生意,改变了过去城中严格执行宵禁政策,C项中人物夜里可以出去骑马游玩,夜市出现,说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符合题干要求,故C项正确;A反映了整齐划一的城市布局,B说的是草市,是在宋代的时候得到很大的发展,D反映了政府对市的严格限制,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4.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收成下降时优桖农民。这表明A.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古代商业政策较为灵活C.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会阶层D.宋以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材料提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收成下降时优桖农民。据此即可概括出古代商业政策较为灵活,统治者并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始终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会阶层,故C项错误。宋以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材料未涉及,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特点5.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南方人口增加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海路逐渐兴盛,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南方人口增加是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的表现,故B项错误;南方人口逐渐增多,南方人口增加不能说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故C项错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