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偶与对仗-1-2VIP免费

对偶与对仗-1-2_第1页
1/3
对偶与对仗-1-2_第2页
2/3
对偶与对仗-1-2_第3页
3/3
对偶与对仗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想象”,是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解释得含乎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要领的两种称谓。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要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前”。这种对称的语言形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得使用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乐感和音乐美,达到表达形式上的高度完善。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伏,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了,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俺《岳阳楼记》)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期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再请看下面这个例句: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科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劲联必须对仗。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作所彩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对仗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伏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为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对偶与对仗麻论子洲县实验中学二0一一年十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对偶与对仗-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