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复习要点一、电压电压: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有电流一定有电压,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压物理量的符号:U。1kV=10V;1V=10mV;1mV=10μV.单位:伏(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常见电压值: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手机:3.6V;铅蓄电池:2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电压表:测量电压(分析电路时,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相当于断路)。量程:0-3V(大格:1V,小格:0.1V)0-15V(大格:5V,小格:0.5V)。使用: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3、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用大量程试触,不超小量程,用小量程测量)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电池的串联: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电池的并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串联电路的电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并联电路的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电池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1、使用优质电池;2、回收废旧电池;3、不要随意丢弃旧电池。三、电阻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就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物理量符号:R。1MΩ=10KΩ;1KΩ=10Ω。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大部分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和长度成正比,和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控制变量法(见书中)四、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结构:(电阻丝、绝缘管、滑片、接线柱等)原理::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对电路起保护作用。铭牌:例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正确使用:(1)、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2)、接线要“一上一下”(不能同时用上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导线】和同时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3)、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电流最小的位置)【对电路起保护作用】第七章欧姆定律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根两端电压的关系(控制变量法)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欧姆定律的应用: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R,R串联)电流:I=I=I(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电压:U=U+U(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电阻:R=R+R(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若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分压作用:U/U=R/R(串联电路中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R,R并联)电流:I=I+I(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电压:U=U=U(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的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若n个相同的R并联,则有R总=R。分流作用I/I=R/R(并联电路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欧姆定律推导式(R=U/I)。(导体的电阻大小与电压、电流无关)实验步骤:见书中。为减小误差求平均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