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30分时间:30分钟命题人:方式:闭卷得分:友情提示:亲爱的同学,现在是检验你半学期来的学习情况的时候,相信你能沉着、冷静,发挥出平时的水平,祝你考出好的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所述的是什么工具()A.水排B.翻车C.筒车D.耧车2.“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是()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3.他是扬州大明寺僧人,当年他应邀赴日本,出生入死,经六次东渡,方才实现。他留居日本十年,毫无保留地将我国的佛教及建筑、雕刻、文学和医药等传播过去。他的崇高道德和不朽业绩至今仍然是推动中日人民世代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巨大动力。这位僧人是()A.玄奘B.鉴真C.释迦摩尼D.达摩4.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人民币B.黄金C.交子D.美元6.“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二、材料分析(8分)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材料二: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三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1)材料一诗中“开元”是的年号,他统治前期,唐朝国力强盛,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2分)(2)材料二科举制度诞生于朝,其诞生的标志是(皇帝名称)设置。(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江南地区发展的原因?(3分)三、简答题(10分,每空1分)1.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唐代都城既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国际大都市。2、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他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置,加以管理;南宋时的抗金名将是。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有人被称为“诗仙”,有的诗被称为“诗史”,有的诗平易近人,妇孺皆知。按顺序列举唐朝三位著名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