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具店”教学设计信宜市平塘镇平塘小学叶玉琼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具店”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关系,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已有涉及。并且,通过对整数乘法的回顾,迁移到小数乘法的学习应该比较容易。第一单元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为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打下了基础。本课在于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乘整数所表示的意义。这是学生学习上的重点。以及在算法上寻求最优化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四、【教学准备】课件《文具店》,方格图片若干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活储备,引出问题情境。1.复习小数的意义。(课件出示)第1题:竖形图,学生说小数。(0.7、1.2)学生回答结果并说出理由。师:如果我在0.7后面加上“米”字,这个图形表示什么呢?如果加上“元”字,这个图形又表示什么呢?第2题:说说0.4、0.08分别表示什么?师:0.4、0.08分别表示什么?[课件出示题,再抽生说。][出示题:画图表示“2×3”。][学生完成后,课件展示画图的两种类型,表示2个3和表示3个2。]第3题:练习题2.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情景:文具店,文具价格都不是整元的。)师:(评价)观察得仔细。出示“铅笔11支,每支0.3元“的图。师:根据这个信息,能提一个乘法计算的问题吗?生:3支铅笔共要多少钱?3.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情境课件出示教材情图师:从这幅图上,你又知道了哪些信息?[请学生说一说。]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步计算的乘法数学问题?自己先试一试。[同桌交流,汇报。]生1:每把尺子0.4元,买2把要多少元?师:怎样列式?生1:0.4×2或2×0.4生2:每个刨笔刀0.6元,买3个要多少元?(列式:0.6×3或3×0.6)生3:买4块橡皮擦要多少元?(列式:0.2×4或4×0.2)师:你发现这些算式和以前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以前学过的是整数乘整数,这些乘法算式里一个是小数,有一个是整数。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乘法。[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第一,首先比较全面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即小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使新知识的建立有了合理的“温床”。加一个“元”字和“米”字,是抽象的数字立刻回到了具体的情境里。第二,使小数乘法的引入巧妙地“软着陆”,没有“突然”的感觉。虽然学生面临着两个类似的情境,但侧重不同。前者重知识的主动重现,后者在于知识的正向迁移。这样为新数学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数学思维的训练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在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下,学生不断地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不知不觉地把学习的重点内容摆在了自己的面前。通过比较,小数乘法从整数乘法里诞生了。(二)自主探究,理解意义,体会算法多样化。师:下面我们就选这个算式来研究:0.2×4师:在这里,(指文具店这个情境中)0.2×4表示的是什么?同桌小声交流想法。生:0.2×4表示4个0.2元。(板书算式的意思,学生重新说意义,全班叙述。)师:你能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吗?动笔试一试。[学生尝试计算,四人小组交流算法,算法汇报,师板书算法。]生1:4个0.2就是8个0.1;8个0.1就是0.8。所以我直接用4×2=8,算出来是0.8元。师:怎么样?他算得还快吧?还有吗?生2:一个橡皮擦0.2元,四个橡皮擦就是“0.2+0.2+0.2+0.2=0.8”元。生3:我知道0.2元就是2角,4个2角就是8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0.8元生4:我们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师引导学生说出: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个橡皮擦的价钱,买4个就涂色4个0.2元,合起来是0.8元。每生用学具方格纸动手涂一涂。师:同学们充分地开动了自己的脑筋,找到了小数乘法的几种算法。有连加方法,有换算单位变成整数来计算的,还可以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都算出结果:买4块橡皮擦要0.8元。师: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