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中卫市第三小学刘莉今天我讲的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爬山虎的脚》的第二课时,我把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3~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了解的脚的特点及爬的过程。上完这节课后,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有以下两点:1、画一画,把握形象特点小学生在认识世界的过中他们的形象性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在引导学生认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时,我先请同学们找到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分析完文字信息今后,最后让学生画脚……就这样在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的过程中,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通过读和议把文字信息所描绘的形象内化于心,在通过画一画的实践操作外化于形,这样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位置、颜色就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2、演一演,感知爬墙过程学习怎样爬墙的部分时,我让学生先自读完展示图片让他们明确前后的形态的巨大变化。接下来以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并分析动词,把一只脚的爬墙过程理清楚,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尤其是触和巴的区别)。接着播放动画,让学生更2加直观的了解这一过程。做好的这个铺垫之后,组织学生演一演,入情入境的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当然,这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1、对学情估计不足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这一部分是学生理解的重点。我设计让学生自己读、议、画几个环节来让学生把握,本想着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可是在具体教学这部分时,学生明显还有跟不上的,学生经验和认知没有与我的引导同步。在以后的备课中,还是要重视备学生这一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明确把握班里大多数学生所处的认知水平,有了这两方面的把控,我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交流会更畅通一些。2、自身媒体应用能力亟待提高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和知识的局限,思维能力还处于起始阶段,对一些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而运用媒体技术既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潜在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这一点我有着强烈的认识,可是我对媒体运用能力学习这块真的是惨不忍睹,没能给学生搭建起更好的学习平台,我真的很惭愧。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