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树和喜鹊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单、居、招、呼、快、乐”6个字,认识青字旁。2、认识AABB型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理解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转变。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单、居、招、呼、快、乐”6个字,认识青字旁。2、理解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转变。教学难点:想象故事,头脑作画,体会文章内涵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3.结合图片介绍喜鹊。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训练了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只种乐(4)认识部首"孑"。(5)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①开火车读。②指名读。③齐读。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的时间,使学生能够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三、引导质疑,畅谈感受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环节就是通过学会提问,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1.重点指导"招""快""呼"。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5.学生自己书写。(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从前喜鹊孤单叽叽喳喳后来邻居快乐安安静静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检查学生上一节课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夯实基础。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二、初读课文1、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2、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6)现在,老师要请6个同学来读课文,每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3、那同学们想一想: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呢?三、品读词句,感悟内涵(一)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从前”是什么时候呢?1、师复述1段内容,课件出示词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学生齐读词语,观察红色的字是什么词?你还能说出哪些量词呢?2、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它们过得快乐吗?它们感到怎样?(孤单)齐读第2自然段。对了,不是一般的孤单,是很孤单。孩子们,你们知道孤单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3.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4.出示句子: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说说从这个"也"字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也来说一句话。5.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齐读,抽生读。(二)读第三、四自然段,想一想:树和喜鹊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里有了很多的树,很多的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1、师: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谁来想一下,当树有了邻居之后它们会做什么呢?(生自由讨论)生1:树有了邻居,可高兴了!他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生2:树有了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