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教案教学目标:1、法布尔及其《昆虫记》。2、本文文体特点。3、课文,学习生字新词。4、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教学重点: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教学难点:字词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一定听过知了歌唱,蟋蟀的鸣叫,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这些昆虫,它们是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也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今天,我们要跟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优美文笔,去倾听蝈蝈的歌声了。(出示课题及作者)2、法布尔及其《昆虫记》:法布尔:法国作家,昆虫学家。在1879年写成《昆虫记》第一卷,此后他开足生命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昆虫记》虽然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其内容及风格都比较和善,甚至妙趣横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敬重与热爱。《绿色蝈蝈》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鲁迅先生称之为写“昆虫的生活”和“昆虫的故事”的楷模。3、本文体裁:科学小品文(提问学生相关的说明文文体常识。强调本文体裁的划分依据——语言特色)4、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圈点生字新词学生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解学习生字新词5、教师检查明确,并要求学生完配套练习第一小题。(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扰乱哀鸣狩猎哀号喧嚣喑哑沉寂静谧篡夺劫掠酷爱弱肉强食隐隐约约窸窣作响连绵不断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毫不犹豫(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篝火螽斯逃窜劫掠莴苣低劣庞然大物俘虏嗉囊喙吮吸盔甲屠夫姊妹妒忌颚钳子悬殊踢蹬贪婪唾液(3)造句练习:扰乱沉寂静谧隐隐约约连绵不断夜色苍茫津津有味6、读课文,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1、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提问学生阅读情况。2、括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方法指导: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要句子,尤其是概括性的句子,比如中心句和概括性语句,或者归纳文章的中心段落所在,这样具有利于从宏观上提纲挈领式的把握课文内容。7、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预习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究研讨课文内容2、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细节感悟,品味语言4、发兴趣,培养能力。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文学特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调板听写,提问词义。蟋蟀果酱狩猎篝火和睦雌雄糖浆篡夺姊妹干涩2、问作者;本文作者()是()国()学家,从体裁上看,本文是客观说明与文学色彩并重的()。3、文主要写了蝈蝈的叫声,()及其()。二、研读课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本文为什么以法国国庆开篇,这与本文内容有何联系?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回答。(明确:一闹一静两种气氛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2、作者是如何引出蝈蝈的?先从哪个方面介绍了蝈蝈?(明确:本应在夜间休息的蝉的一声哀鸣,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先从蝈蝈的歌声写起。)3、蝈蝈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它有哪些习性?(明确:外形: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5、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明确:通过细致的观察。)6、8-10段对说明蝈蝈有什么作用?(明确:对蝈蝈的食性的补充说明。)7、最后一段写什么内容?(和睦共居)8.本文在说明蝈蝈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明确:作比较举例子蝈蝈的特点比较对象追捕蝉鹰同类相食螳螂蝈蝈的特点比较对象叫声蝉喜欢吃肉螽斯9、本文在说明蝈蝈时采用了什么顺序?(逻辑顺序:叫声——外形——食性——共居)10、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典型例子,分析明确:生动传神的语言;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拟人手法:使文章亲切自然,增强了可读性。11、学完本文,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总结归纳并回答,引导学生从本文的写作特点方面总结。三.语言运用:造句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