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布小学“三环一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授课老师:李巧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试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学重点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教学难点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教学准备PPT小棒直尺教学过程激趣1.请看,我这里有两根小棒,猜一猜,这是干什么用的?可是今天我想用这两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能围成吗?为什么?围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那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形。)那我们就再加一根,围一个三角形,好吗?这个盒子里面有很多根长度不同的小棒,是不是随便取出一根就能和这两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呢?(谁愿意来试一试:围两个三角形)2.问题的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你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吗?导学〈一〉初步体验,提出猜想1、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活动工具:四根小棒,其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①每次实验选出3根小棒来围三角形,实验完毕后放回原处,以便下次实验。②4人为一组,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并指派一名同学为记录员,填写实验报告。第____组实验报告组长:实验次数所选小棒的长度(单位:cm)围成图形的示意图能否围成三角形(能或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③全部实验完毕后,小组内同学说一说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并给予适当指导。3、全班讨论交流: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是)4、谁愿意把你们摆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1)[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还有不同的吗?(学生上台选小棒,拼摆出三角形)摆的情况有:①3、4、5②3、4、6③3、5、6④4、5、6[电脑动画演示四种围三角形的情况](2)讨论:这四组小棒,有的围成了三角形,有的没有围成三角形,这是怎么回事呢?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什么有直接的关系?(板书课题)(先小组交流,然后共同分享)大胆猜想一下,这三条边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3)提出猜想:三角形的三条边,一定要有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比第三条边长,否则不能围成三角形。〈二〉验证猜想1、小组验证猜想活动: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吗?①小组内每一名同学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条边的长度,进行比较。②小组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小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师问:同学们刚才实验得出①和②不能围成三角形,而在①中,3+5>4呀,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加强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中的“任意”理解)引用练习:(1)书上31页第一题。师问:如果我给你3根小棒,你能很快判断能否摆成三角形吗?(2)一组线段:3厘米、3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如果请你选其中三条围成一个三角形,你会怎么选?师:刚才这几个判断题太简单了,提高一点难度,好不好?『有了探究成果,再经过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好,印象更深刻。在课堂知识的巩固时,我布置了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经了解效果很好。』回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关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还有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比如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与第三边有什么样的关系?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探索。家庭作业完成《金牌学案》第20页教后反思:局限于教学设计,没有做到知识的扩展与延伸这节课主要是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关系,但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我应该增加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例如:为什么要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作用何在;三角形三边之间没有其它的关系了吗等等。一节课,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学习的能力,教会孩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