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下列不属于建立数学模型步骤的是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并提出合理假设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D、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的性质解析:建立数学模型的结果是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的性质属于概念模型的构建。答案:D2.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l,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多少头()A.a×8n-1B.a×8n+1C.a×8nD.a×8n-2解析:此题是关于种群J型增长模型的运用。本小题计算问题,可用下式表示:代数子代个体数116216×8(128)316×8×8(1024)…………n16×8n-1(2×8n)因为成鼠数为a,并且只有雌鼠(1/2a)产仔,所以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1/2a×2×8n=a×8n。答案C3、如图是—个鼠群迁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EF段B.DE段C.BD段D.CB段解析:某一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从食物来源上分析其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种群内个体生长得好,繁殖得快,个体数量增加速度就快。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内许多弱小个体由于得不到生活所必需的食物来源而死亡,此时种群的繁殖变慢,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通过以上分析,结合题图中鼠群生长曲线图可以发现,在鼠群刚迁入新的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由于需先适应坏境,故CB段增长缓慢。但此时食物充裕,此后,BD段,DE段个体数量增加较快,进入EF段,鼠的数量增长变得缓慢起来,说明在这一时间段内,由于食物开始出现不足而限制1了鼠群的繁殖速度。答案:A4、关于环境容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B.只有在理想环境中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C.环境容纳量的出现是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D.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率最大解析:对于一个特定的种群来讲,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自然条件下,环境容纳量也是存在的,并且与空间和资源有关。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率为零。答案:C5、在下列图中,能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有关知识。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在食物(养料)和空间等各种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将会连续增长,用坐标图表示,即”J”曲线,如图②;在自然条件下,由于食物、空间等生活条件有限以及天敌的存在,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当其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容纳量)时,种群将不再增长,如图①;在生态系统达到成熟阶段,由于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则种群的数量将处于动态平衡中,如图④。答案:D6、图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现时间的关系依次是()A.乙、甲、丁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增长。小球藻分裂繁殖,速度快,生长环境良好,说明资源充足,所以呈“J”型曲线增长;鸡每天产一枚蛋,所以随时间(天数)的增加,蛋数增长应如甲;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受到遗传因素(基因)的控制,所以长高到一定高度不再继续长高,呈“S”型曲线。答案:C7、对照下图中的甲图,能正确表示细菌生长速率变化的曲线是乙图中的()2解析对于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数期和稳定期的细菌数量变化速率的理解。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表4—12中细菌生长曲线各阶段所蕴含的细菌速率变化的规律,学生就很难理解C图中的2、3阶段的变化。答案C8、在一块面包上有一个霉菌,如果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其数量变化在一天内最可能的是A.J曲线B.S曲线C.J或S曲线D.无规律增长解析:条件适宜,寿命增长为J曲线。答案:A二非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