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影视名作欣赏》之《城南旧事》篇导学案授课人:熊爱侠一、观影指南:(一)边观看影片边思考以下问题:1、影片总共讲述了哪几个故事?2、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影片中的小英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4、关注并找出影片中出现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事物、画面、音乐。5、感悟影片蕴藉的别样离愁和纯美格调。(二)作业:写两三点你的观影收获(或尝试写下小影评)要求:不少于500字(观影当天完成,下次课上大家齐分享)二、影视鉴赏:(一)走近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随父母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平,曾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等学校。她在古城北京长大,这里的一景一物都深深地络印在她的心上,成为她台湾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二)了解作品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小说:《晓云》、《英子的乡恋》、《生命的风铃》、《城南旧事》、《英子的心》、《冬青树》、《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血的故事》散文:《吹箫的人》、《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童年·骆驼队》、《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窃读记》。其中以《城南旧事》最为知名。《城南旧事》一书由五个独立又连贯的章节组成,各章内容又由多个情节构成。这部自传体小说,林海音讲述了童年记忆中在北京结识的人以及他们的命运,作品透出深深的眷恋。(三)电影信息1981年伊明将小说《城南旧事》改编成电影剧本,1983年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导演为吴贻弓。演员及获奖情况:略(四)电影内容简介:20世纪20年代末,6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疯女人的故事: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6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后来母女俩消失在雨夜中。1/4小偷的故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插入电影对白片段)厚嘴唇的人: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摇摇头)不是好人?(指指自己鼻子,英子又摇摇头)不是坏人?(他哭了,流出了眼泪)英子: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她抬起头来)你分得清海跟天么?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生活在上世纪初乱世的一个普通小人物,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贼。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艰难,养家糊口,供弟弟上学,为人朴实厚道。宋妈的故事:英子9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小栓儿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丫头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思考:回忆影片画面内容,说一说影片中的小英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五)影视鉴赏1、为“散文化”电影创造了典范文本。“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化”电影是相对于戏剧性电影而言,它并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动人,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影片呈现的几个故事之间没有太多的瓜葛联系,也不符合起承转合的戏剧情节的结构特点,体现了“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的主旨,形散而神不散。2、镜头语言表现情感非常节制,创造了一种含蓄而又意味深长的风格。影片中镜头的景别、运动和演员的调度都服从“散文化”的风格,尤其是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