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愚公移山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列子(又名列御寇)所著。它的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活动一:读好一则故事高万仞rèn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fǔ之丘荷hè担者三夫箕jī畚běn始龀chèn智叟sǒu无穷匮kuì也亡wú以应一厝cuò朔shuò东雍yōng南无陇lǒng断焉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下面字的读音。通假字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同返,返回“”同慧,聪明“”同无,没有“”同措,放置解释下列红色字的意思方七百里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杂然相许寒暑易节固不可彻虽我之死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见方,指面积将近苦于赞同交换,交替顽固即使穷尽愁背“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fǔ)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活动二:学习一种手法“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之妻与智叟的对比情感、立场、称谓、态度、语气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比:年且九十方七百里,高万仞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山的高大与人力量的渺小形成对比——任务艰巨人物之间的对比:愚公与智叟的直接对比愚公之妻与智叟的对比“”遗男与智叟对比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意志坚定人与神之间的对比“”“”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帝感其诚惧其不已物质力量弱小但精神力量却超越了神的想象——力量感人活动三:品析一个人物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大智大勇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