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一)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34页例1主题: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课时:共2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计者:魏清牛艳艳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摆、拼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2.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认识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3.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学生能初步感知立体图形,教学本单元不会很困难。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评价任务任务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任务2.完成35页做一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小朋友们,我们每组环节一质疑激情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对立体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环节二操作感知(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3)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1.分一分,揭示概念。2.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1.摸一摸,感知特点。通过动手操作能说出各种物体的特点。环节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2)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3)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2.记忆想象(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2)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让生自己探究,从探究中理解算理和算法。学生用长方体、正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环节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在老师引导下,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全课总结学生尝试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到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认识图形(一)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34页例1主题:立体图形的拼组课时:共2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计者:魏清牛艳艳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摆、拼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