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亲人、朋友的逝去,除了伤心、流泪,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呢?这是我想到了一个词“长歌当哭”,用歌咏诗文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这是祖先留传给我们多好的一种祭奠亡灵的方式啊!《祭十二郎文》(祭文中千年绝调)、《祭妹文》(袁枚)、《芙蓉女儿诔lěi]》(贾宝玉祭奠心爱的丫鬟晴雯时创作的一篇祭文)等等,在这些饱蘸伤痛与泪水的一篇篇祭文中,有这么一篇祭文被称作“古今墓志第一”。《柳子厚墓志铭》——韩愈韩愈(768~824)•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墓志铭基本格式•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家世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关于文体见课本P101←子厚,名宗元。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曾伯祖柳,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奭遂良、韩瑗一起得罪了武后,(在)高宗时被处死。父亲叫柳镇,因为要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后来因为他不肯讨好权贵,丢掉了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授予侍御史官职。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的名人。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敏锐,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当他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人,能够考取进士,突出显现自己的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个光耀门楣的儿子。后来又凭借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任命为集贤殿正字。他发表议论时见解独特,高于常人,能以今古事例为证据,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言辞奋发,滔滔不绝,常常使满座的人为之折服。因此名声哄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显要之人争相想要他出于自己的门下,众口同声地(一再地)推荐称赞他。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授予监察御史官职。顺宗即位,又授予礼部员外郎。逢遇掌权者获罪,他也被按惯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居官清闲,自己更加刻苦学习,致力于记诵阅览,写文章文笔或汪洋恣肆,或深厚凝炼,他的造诣可以说精深博大没有边际,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元和年间,他曾经按惯例被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贬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推行政治教化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俗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替借债人想方设法,让他们都能把子女赎回来;那些特别贫穷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他们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与债务相等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分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衡湘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都把子厚当做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他们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有很好的方法技巧。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禹锡也在谪贬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常人能住的地方,而且梦得有老母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合适的)言辞来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准备)向朝廷请求,将要上疏,愿意拿柳州更换播州,(表示)即使再次获罪,死了也没有遗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诉了皇上,梦得于是改任连州刺史。补充背景:刘禹锡写了《玄都观看花诗》恼怒了执政者,柳宗元也跟着受牵连,才被贬柳州,但柳宗元不但不怨刘禹锡,反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