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呼兰河畔,重温那年那情——《呼兰河传》阅读汇报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篇目:《呼兰河传》各篇章教学目标:1.回顾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感受人物形象。2.展示批注情况,学会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3.小组合作汇报展示书中的精彩情节,加强合作探究学习能力。4.深入品味书中的文字,仿《朗读者》的形式向身边的人献词,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5.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读书意识和习惯。教学流程:一、遇见一本书,走近一个人。1.导入语。人生最美,莫过于遇见。比如遇见一朵花,遇见一个人,或是一本书。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自从有记忆以来你曾经遇见过那些书呢?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又是哪一本?或许,有的同学和我一样,对本学期我们共同阅读的《呼兰河传》有着深刻印象。2.认识萧红。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对萧红的印象。教师:萧红这个作家我们不仅在读《呼兰河传》的过程中对他印象极深,而且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我们也接触过她。众多名家学者,对她的评价很高,她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PPT展示:①【(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鲁迅】②【萧红作为“五四”的女儿,她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至今尤其具有启示的意义。萧红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我以为是唯一的。——林贤治】③【没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论萧红的作品,是“最不可宽恕的疏忽”。《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夏志清】二、批注一段字,展示大格局。让我们跟随萧红这位非凡的女性,走近那年的那人,那事,那情。呼兰河畔那些人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请同学们展示你的批注,评一评你对文中主要人物的印象。学生活动:借助多媒体展台,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批注。交流明确:无论是天真烂漫的“我”,还是善良慈祥的祖父;无论是悲情的小团圆媳妇,还是歹毒愚昧团圆婆婆;无论是勤劳坚忍的冯歪嘴子,还是为爱出走、坚贞不渝王大姑娘;无论是爱捉弄人的老厨子,还是愤世嫉俗、性格古怪的有二伯——都展现出了那个年代真实的众生相。三、再现一件事,演绎一种情。小组合作,自由创新展示《呼兰河传》中的一个情节,由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承担分角色朗读和赏析情节的任务。准备内容:一组展示情节:小团圆媳妇洗澡二组展示情节:冯歪嘴子被掌柜太太骂三组展示情节:冯歪嘴子求祖父赐房子住四组展示情节:“我”执意认为掉井的鸭子才好吃五组展示情节:众人对漏粉人家的房子展开议论六组展示情节:穷人家小孩谈理想四、做回朗读者,献词某个人。教师:读书时,总有那么一段话,触动你我的心,让我们想起来曾有人温暖过我们的回忆,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把这段话,献给他。我们不再是一群年少蒙昧无知的孩童了,而是一群会思想的人。谨以遇见的这些文字,献给我生命中的那些人和事。例:我今天献词的对象是“时代”。我读了《呼兰河传》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样一个愚昧无知、昏天暗地的时代,小团圆媳妇因为走路太快、长得高、吃的多而被指责“不懂规矩”,从而招致横祸,让我庆幸自己生在今天。谨以此篇,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进配乐,读原著)他们吃的是粗菜、粗饭,穿的是破烂的衣服,睡觉则睡在车马、人、头之中。他们这种生活,似乎也很苦的。但是一天一天的,也就糊里糊涂地过去了,也就过着春夏秋冬,脱下单衣去,穿起棉衣来地过去了。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哭了一朝或是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