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打造百姓城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和最大的政治优势。城管局既是执法、监管部门,又是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直接联系群众,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和加强城市管理,打造百姓城管,让城管工作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市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问需于民,着力找准城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管工作联系千家万户,与广大群众密切相关。“一切为了群众”,要求城管工作者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群众观点、自觉实践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要求城管工作者必须端正工作思想,问需于民,解决好“为谁管理城市”这个根本的方向性问题。把“对群众负责,为群众服务,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作为城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始终把市民群众作为城市管理的“主语”,把民生问题作为城市管理的“主题”,体恤民情,处处为百姓着想,竭力满足群众需求。城管工作者要“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想、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为民惠民的城管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一切为了群众”,要求城管工作者必须转变工作理念,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城管工作者应当从满足领导的面子切换到满足民生诉求上,从“为形象管理城市”转到“为群众管理城市”。既要考虑城市形象,更要顾及群众需求;既要满足高收入者的愿望,更要注重底层群众、弱势群体的需求;既让城市有“面子”,也让群众好过“日子”,实现城市“脸皮”和百姓“肚皮”的有机统一。工作中,要坚持以民为本、执法为民。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群众的实际需求,围绕群众需求开展各项工作。妥善解决市容和繁荣的关系,把严格管理、改善市容环境同满足群众需要、关注弱势群体有机结合起来。不搞过度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改善普通群众的生活环境,努力让群众满意。坚持一切依靠群众,问计于民,认真探索城管工作的有效办法和有效路径城市管理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反复性强,工作量大,仅靠城管部门“单打独斗”,既管不了,也管不好。群众路线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城管部门直接面对群众,与群众联系紧密,应该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一切依靠群众”,要求城管工作者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问计于民。在群众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群众为师,主动向群众学习。充分尊重群众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和营养。解决了“依靠谁”的问题,城管工作才有底气,才能接地气。“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宣传教育群众,使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全社会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在报纸、电视上开设城管专栏,利用“城管网站”,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城市管理知识、常识。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有奖征文、城管开放日、市民体验城管等活动,不断强化群众的城市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定期开展城管“四进”活动,城管队员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通过举办城管法律知识讲座、城管法律知识竞赛、城管法律咨询等活动,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广大市民遵纪守法。其次要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市区招募城管志愿者,在中小学学生中发展“城管小卫士”,把老党员、退休干部、老同志组织起来,帮助管理城市。实行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是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市民做城市管理的参与者,和城管队员一起管理城市。开展“门前三好”评比活动,推行“门前三包”、市容环卫责任区等管理制度,不断凝聚社会化管理力量。第三要请群众评判、请群众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践中,可以聘请市民群众代表担任“裁判员”,对城管工作评判打分。从热心城市管理的市民中组建“市民找差团”,对城管工作对标找差,进行评议,推动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实行城管政务公开,积极推行行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