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江南》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可”,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此处说荷叶非常茂密,那荷花应该是也很繁盛的,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所以,采莲人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后五行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戏”字,写出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这里写“鱼”,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和戏水的鱼儿一样,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采莲人划船之娴熟,船行之轻快,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就不难想象了。这是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的描述。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一连用了五个叠句,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快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本课以传统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寥寥几笔的三两片荷叶,疏密结合,高低错落的构图,把莲叶茂密的样子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中国画笔墨,以少胜多的代表,最后那几条简笔画成的鱼儿,形象稚拙中不失灵动,使整个画面灵气十足。(二)学生情况分析:1、在识字方面,要在读音上进一步巩固和落实拼音教学,在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第三声等难读准的读音时,及时指导学生的读音,达到以音识字,以字正音的目的。利用联系生活识字、字理识字、字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积极主动识字的愿望。2、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词语、句子以及语言的感悟很少,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都相对缺乏。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诗,对于古诗的韵律以及古诗的意境不能很好地体会,对于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儿童化的语言情景,用多媒体课件等途径,再现江南的景美物美;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具体生动的活动过程和学生的情感投入,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象感染和情感渗透比头头是道的理性分析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3、在书写指导方面,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良好的握笔和坐姿习惯,尤其要高度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写字姿势与习惯的培养,教师做到正面表扬树立榜样、反复提醒及时纠正。其次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汉字,知道正确的笔顺和结构,写规范的汉字。二、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低年级阅读诗歌,主要不是培养阅读分析能力,而重在阅读过程的展开。因此在导入部分由其注重情境的创设,营造学习诗歌的浓厚氛围;其次借助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在生动有趣的生字教学过程中渗透多种识字方法;然后通过鱼戏莲叶间的游戏,在活动中诵读,利用合作读、配乐读、拍手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小鱼的快乐心情,在朗读中反复感受莲美鱼趣。三、教学策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技术,用聚光灯的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识字;用视频、图片带领学生感受到江南的美丽风光;通过设计鱼戏莲叶间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鱼儿的快乐。利用书写教学环节,利用拍照上传的功能让学生学会坐姿的自我管理,书写的反馈和评价,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的软件让学生争当书写明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字和竖钩这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3、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鱼戏莲叶的乐趣。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1)识记“采、莲”等生字;(2)学习新笔画竖钩,会写“可、东”字。(3)正确朗读课文。2、难点:感受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快乐,感受鱼戏莲叶的乐趣。六、教学资源:1、希沃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2、手机、班级优化大师软件3、彩色小鱼头饰、莲叶卡纸、生字卡片七、教学活动及过程:一: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