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中影响教师有效实践整合的因素及对策内容摘要:整合在研究与实践两个领域均面临着一些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整合不仅在理论创新上渐趋沉寂,而且整合的深入推进也开始遭遇各种现实困难,整合难以可持续和深入发展,整合似乎进人了“高原期”。“环境、教师与学生三个变量都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发挥各自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也有交互作用,而教师变量发挥总的协调作用”。如果能够找出影响教师有效实践整合的各因素,便可确定影响整合取得成效的其他相关因素,从而可以通过系统分析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文献调查、比较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基于内因角度梳理出了影响教师有效实践整合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突破当前的整合困难期和推进深层次课程整合提供参考。关键词:多媒体整合认识对策多媒体教学设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现在我们已经几乎都能熟练的运用了,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支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也使传统的备课和上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能让它成为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教学中大有作为。利用多媒体教学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之后,整合在研究与实践两个领域均面临着一些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整合不仅在理论创新上渐趋沉寂,而且整合的深入推进也开始遭遇各种现实困难,整合难以可持续和深入发展,整合似乎进人了“高原期”。“环境、教师与学生三个变量都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发挥各自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也有交互作用,而教师变量发挥总的协调作用”。如果能够找出影响教师有效实践整合的各种因素,便可确定影响整合取得成效的其他相关因素,从而可以通过系统分析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文献调查、比较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基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梳理出了影响教师有效实践整合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突破当前的整合困难期和推进深层次课程整合提供参考。一.教师对整合的态度整合实践自启动以来,以数字化校园建设、校校通、班班通、农远工程等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常规教学课堂上,却难真正见到多少整合型课程的身影。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教师仅仅把整合看成是形象工程或者是为完成上级下达任务而实施的特殊教学活动,他们对整合的态度是消极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整合评价体系不健全。对于从事整合实践的教师而言,来自教学评价系统的肯定和激励是促使其产生积极整合态度的重要条件,目前这样的肯定与激励机制并未形成。现行的标准化教学评价体系适于对显性化的知识、技能进行评定,对创新与实践这样的能力素质则难以有效衡量,而整合的目标恰恰是要“落实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整合目标与教学评价之间不能对接,这就造成了一线教师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而非整合的目标一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虽然学者们不断论证着通过整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由于看不到有力的事实依据,不少教师至今依然抱着这样的信条:甭管什么整合、创新,提高学生成绩、抓住考分才是硬道理。其二,部分教师信息化观念落后。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于各类教育活动的今天,依然有部分教师信息化观念落后,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持抵触态度,不少人坚信,要想搞好教学还是得靠手中的粉笔和墙上的黑板。近年来,整合成效的不明显更加深了这种观念的影响,不少原来支持整合的教师也开始向这种观念靠拢。以上这两个方面是造成目前很多教师对整合实践态度冷淡的主要原因,积极的态度是教师有效融入整合的关键因素,它的缺失必然意味着整合实践难以有效开展。二.教师对整合的认识整合概念自提出以来,学科教师对整合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几类典型的偏差:偏差一,整合就是运用信息技术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支持;偏差二,整合就是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替代;偏差三,整合是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