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导入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读过,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还读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一下子就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初读古诗这首诗里没有一个生字,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三、预习反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首诗,能不能说一说你的预习收获?随机:作者、课题、写作背景、词语、诗句意思。四、读懂古诗大家预习得真到位,那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1、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以及相应的诗句意,请学生将每一行诗句对应的诗意找出来。毕竟西湖六月中,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风光不与四时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接天莲叶无穷碧,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2、根据每行诗的意思,说一说诗句中的红色字词的意思。毕竟、四时、接天、映日、别样、无穷。过渡: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五、品读诗境,感受画面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出示满池的荷花)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老师范读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小组合作:在组长的带领下,至少两人说这美丽的画面,其他人仔细听后,给出适当的评价,最后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提醒学生可以按从远到近或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4.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进行评价。5.请以“你看,……”开头,发挥想象,写一写诗人看到的西湖美景。学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交流,评价。六、感悟诗情,深度理解。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看题,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上课前我们读的那些送别诗都非常有名,直接就读出了离别的情感。但这首诗从内容看,这只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是不是诗人杨万里沉醉于美景而1忘了朋友呢?(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板书:无穷碧映日红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就叫:借景抒情(板书)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预设: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七、背诵古诗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2.配乐背诵。八、总结全诗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