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先放霍尊的《卷珠帘》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词汇贫乏,不知如何形容教学目标•1、学习白居易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音乐;•2、通过诵读来感知白居易诗歌的语言艺术,体会本文的意境美、音乐美;•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琵琶行白居易初读课文(集体朗读第一段)•1、课文一共写了琵琶女几次弹琵琶?•2、第一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的?琵琶女出场琵琶女出场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诗诗人人寻问移邀添回重开宴千呼万唤琵琶女琵琶女停欲语迟抱琵琶半遮面场景描写人物形象欣喜难耐急欲相见难言之痛矛盾含羞评:未见其人,先现其神,形神兼备。邀见第一曲第一曲第一曲第一曲音乐特点表现手法悲凉、伤感悲凉、伤感排遣孤寂打动“惨将别”“不成欢”的主客(忘归、不发)萧瑟、凄凉的景物以人衬声以景托声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作用: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间接描写、虚写悲凉、伤感悲凉、伤感精读课文(欣赏第二曲、学生齐读)•1、琵琶女作了哪些准备工作?•2、她的动作怎样?•3、她弹了什么曲子?•4、哪些句子是描写音乐的?体现了音乐什么特点?•(以上问题让学生读课文后快速用文中诗句回答)延伸拓展•在讲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时,明确这是艺术上的留白。不仅可以体现在音乐上、绘画上,还可以运用到说话上、文学创作上等等•举例•1、诗歌上的留白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2、雕塑上的留白断臂的维纳斯•3、小说上的留白《项链》《边城》…的结尾•4、绘画上的留白齐白石的虾•……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无尽的怅然白描的景致琴声的凄惋第二曲第二曲序曲(初弹):转、拨、掩抑、思、诉开始:大弦—嘈嘈—急雨小弦—切切—私语错杂弹、落玉盘间关—滑幽咽—难冷涩—凝绝不通—暂歇银瓶-乍破-迸铁骑-突出-鸣收拨、划一声、裂帛秋月白过渡:发展:高潮:尾声:《霓裳》《六幺》(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过程场景特点方法浊杂粗重轻细凄切清脆圆润婉转声弦暂歇雄浑激昂清脆尖利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以议评声以喻摹声以形绘声以人衬声以景托声直写间写雄浑、激昂、大气、不畅悄无言实写实写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水浆迸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欣赏第三曲•学生齐读第三曲第三曲凄凉、悲伤却坐、促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皆掩泣无尽的感伤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点评:点评:(虚写)迁移•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或读过类似的文章•例《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白妞说书:“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忽又扬起”“人弦俱寂”——演唱的起始——演唱的发展——旋律的跌宕——演唱的高潮——演唱的结束像熨斗熨过像吃了人参果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如一条飞蛇在黄山像放那东洋烟火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思考:这几篇文章写音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独立思考)•1、运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象•2、衬托手法的运用(环境衬托、人物衬托)•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4、大量运用拟声词和叠词•第一种最突出拓展训练•再次听霍尊的《卷珠帘》,然后学习本文的描写音乐的手法,自己写一段描写音乐的文字,100字左右,课堂展示(时间来不及的话,就作为课外作业,下节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