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协议信息管理协议是法律的根据。无论是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还是组关系,都离不开协议的条款约定。在处理各个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时,协议是最有力的裁判者.因此,协议管理是统揽全局的管理,是渗透于项目实行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约定的规矩.一般来说,协议产生于实行开始之前,到达合作意向之后。目前通行的建筑行业的协议形成方式,也就是寻找也许的合作者,筛选,报价,询价,协议谈判,签订。公开招标、邀请招标都是寻找也许合作者的行为,资格预审,筛选出能力满足规定的合作者,然后报价,比较,询价,谈判,签订协议,这些就是最常见的协议签订模式。一、协议管理(一)协议管理内容协议管理是对每个协议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的控制和管理,还包括对所有协议的筹划过程。其工作重要内容有: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规定,确定设计任务模式和详细施工任务的承包模式,选择文本、明确计量计价措施、支付措施、协议履行的义务、责任,履约控制、违约责任追究等。(二)分析波及施工项目波及协议的各类与业主签订的建筑工程承包协议;与劳务队伍签订的劳务协议;与材料供应商签订的供货协议;与运送单位签订的运送协议;与专业队伍签订的分包协议;与保险单位签订的保险协议;与加工单位签订的加工安装协议;与租赁单位签订的租赁协议;与当地政府签订的征迁协议以及某些其他的协议协议关系。(三)明确施工协议的基本特性1、协议要具有完备性。即形成协议的内容应当齐全,条款完整,不得有大的遗漏项。2、协议要具有精确性.协议应当用词精确,定义清晰。双方的责权界定清晰,不能有可供臆测推敲的词句,不能有含混不清,可左可右的体现.3、协议要具有理性化.一种有效的协议,应当是合作共益,诚实信用,公平合理,责权清晰并分派合理的.4、协议要具有原则性。原则化协议,可以减免协议制定与签约过程中的随意性,对协议的完备、精确、理性的规定更轻易满足,能更大程度上保障协议双方的权益与义务的履行。5、协议要具有灵活性。不一样的协议,应具有不一样的偏重。对不一样的作业环境,不一样的作业流程,不一样的专业领域,就有不一样的协议内容,不一样的风险防备规定,不一样的责权利分派方式。(四)防止施工项目协议管理出现如下问题1、协议意识淡薄,缺乏可行、有效的协议管理体系和详细的操作流程,不能对协议从签订到履行全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管。2、协议管理人才缺乏,无正规的协议管理机构。协议管理和协议索赔是高智力型的波及全局的,又是专业性、技术性和法律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人才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协议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建立正规的协议管理机构,对工程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实行有效的动态的协议管理.3、协议管理机制不完善。对协议的审核、签订、履行、变更、中断或终止、解除及协议的监督考核全过程未能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杜绝协议管理滞后,未能伴随产生的新问题适时更新完善的状况发生。4、协议执行不严.有些工程协议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协议,随意修改协议,或违反协议规定。(五)加强施工项目协议管理的详细措施1、认真学习协议法、严格执行单位协议管理文献。作为协议管理专职工作者,学习领会文献精神、法律条文,严格执行单位管理文献规定是一项基本素质。笔者在项目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参与对项目协议制定与签约的审查工作,发既有部分协议管理工作人员,因不懂协议法或不执行单位协议管理文献而导致无效协议产生或在协议管理中出现了不必要的纠纷。它体现了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对法律条文的约束性、符合性及规章制度的严厉性有漠视现象.2、保证制定协议符合其基本特性。(1)要保证协议的基本特性符合,协议文本应尽量选用由国家颁发的通用性协议文本.(2)根据不一样的协议内容,对范本的工作细则进行充实和修改,使其尽量符合既有的工作实际。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和招标文献以及发包人、承包商双方谈判成果来起草。(3)对于不一样的协议协议内容,要请归口管理部门进行重点把关,进行修改订正。3、严把协议签订关。无论是总承包协议还是分包协议,在签订阶段都必须注意如下几种方面:一是协议签订要及时,决不可先干后签或只干不签,或将某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