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提升栏目导航教材创新实验考卷案例评析【教材背景】教材必修3第5页介绍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实验设计】探究:血浆中缓冲pH的机制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定性地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2.材料、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教材创新实验3.实验步骤步骤A组B组①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②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③记录结果记录结果预测结果??结论??(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4.预测结果A组:。B组:。5.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案:3.实验步骤:(1)等量蒸馏水(2)等量的乳酸4.预测结果: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5.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请你试做:(2011唐山模拟)(8分)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考卷案例评析(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和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4)我国近期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低下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液体增多所致。(5)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系统是。请你纠错:考卷1:(1)②(2)被动运输3(3)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较多,③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4)②(5)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考卷2:(1)②④(2)自由扩散4(3)②、③中无机物、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均不同(4)③(5)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错因分析:阅卷点评(1)对不同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辨不清。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2)对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的运输途径模糊不清,忽略氧气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的两层膜结构才可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红细胞中的氧气进入线粒体的路径是:O2→红细胞出来(一层膜)→穿过毛细血管壁(二层膜)→进入组织细胞(一层膜)→进入线粒体(两层膜),共6层膜。(3)对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记忆不准。血浆与组织液的最大区别是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因为血浆蛋白很难透过毛细血管壁。(4)对组织水肿的实质理解不到位,错误认为浮肿是由于血液水分过多造成。摄入蛋白质含量低下的劣质奶粉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患者组织液增多,最终出现组织水肿。(5)不能掌握物质通过内环境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对参与的系统记忆不牢。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系统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自错自析规范解答:(1)②③(漏答不给分)(1分)(2)自由扩散(答“扩散”不给分)(1分)6(1分)(3)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较多,③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答全给全分,漏答一方面给1分)(2分)(4)③(1分)(5)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答对3个给1分,答对答全给满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