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重点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难点理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和各个时期的特点。一、“睁眼看世界”⒈背景⒉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二、维新变法⒈背景⒉代表人物、主要思想⒊意义三、走向共和1.代表人物、主要思想2.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不同点教学要点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方面,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林则徐开始时跟所有封建官僚一样,有偏狭自大、不合时务的陈腐观念,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为了制定战胜敌人的正确策略,他努力探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知识。林则徐探求西方新知识,主要通过“刺探西事”和“翻译西书”两个主要途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了解历史教学过程林则徐(1785—1850)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林则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言语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③仿制西方战舰;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这两本书分别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魏源的《海国图志》据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等著作、综合自己的研究所得而增订辑成。该书1842年初的刻本为50卷,1847年扩至60卷,1852年再增为120卷。《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论断。他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除了朝廷腐朽无能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落后。所以,他强烈谴责封建顽固守旧势力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的陈腐观念,极力主张面对中国现实,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力求达到“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得西洋长技为中国长技”。1854年(咸丰四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给日本思想界增添了无限活力。日本思想家纷纷争读,奉之为“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片战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海国图志》所着力宣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恰于此时传入日本,正好迎合了日本人民改变本国命运的心态,遂掀起轰轰烈烈的“攘夷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与《海国图志》有极深的思想渊源,这一点中日两国学者的看法基本相同。魏源与《海国图志》了解历史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1.材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具体表现为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含义: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意义:意义: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近代中国第一批书籍近代中国第一批书籍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随着随着姚莹的《康輶(姚莹的《康輶(yóuyóu)纪)纪行》、徐继畬(行》、徐继畬(yúyú)的《瀛)的《瀛环志略》环志略》等新著述不断出现,等新著述不断出现,““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主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主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徐继畬徐继畬了解历史材料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