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介绍文中人物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介绍文中人物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介绍文中人物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读准字音读通文义读好停顿和语气注音:卿岂邪孰遂更qīngqǐyéshúsuìgēng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分角色朗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反问句,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现身说法,言辞恳切。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通假字古代称呼表示的含义卿孤士阿兄博大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古代王侯的自称。古代专管经济传授的学官。表示亲昵的意思。长兄。邪通耶语气词。涂通途,道的意思。古今异义1、博士2、往事古意:历史。今意:过去的事情。古意: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意:学位的最高一种。一词多义当以见当涂掌事但当涉猎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掌管应当用与“为”组成认为知道识别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比喻才识尚浅,现在多用于指他人有转变。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推托君对臣的称呼,你当道,当权拿难道研究儒家经典学官。粗略地阅读了解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于是,就从事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刮目相待:到了……的时候到谈论议事才干、谋略今义: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重新怎么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不同语气的词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达意作用,用法灵活①邪!反问语气“吗”②耳限止语气“罢了”③乎!感叹语气“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目的、方法。降低要求,)(3)卿言多务,孰若孤?(忙,不是理由。委婉的批评。)(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教,读书的好处。)2、找出表现“劝”的结果的句子。蒙乃始就学。(听劝,知过能改。豪爽的武将风度。)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叹。)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得意的回答。)正面侧面分析人物:孙权:吕蒙:鲁肃:爱才,关爱部下,善劝,好学能听取别人意见,勤奋好学爱才,敬才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善劝好学关爱部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爱才敬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听劝学有所进找一找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成语学习与运用:“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王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外语,可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