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教学设计萧县杜楼镇郝庄小学杨书平1.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观察,体验“从不同度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是因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正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观察单一物体和观察两个物体的相对关系。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环节,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图形,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习利用事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和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通过观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发展空间观念。3.学情分析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纸箱后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个面,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学生能正确辨认从四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单一物体或两个物体的形状及位置关系。4.教材要求(1).通过观察,学生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新|课|标|第|一|网(3).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5.教材建议(1).以观察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观察物体”的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外,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中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确定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含着数学知识,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6.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观察物体并指出物体的正面,反面和侧面。难点:(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会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得到不同的图形。(2).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会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得到不同的图形。7.教具学具百宝箱、投票箱、玩具熊、照片、课件8.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