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揭阳空港经济区溪南街道初级中学陈巧贤指名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作者和《世说新语》等文学常识。一、温故知新(作家作品)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我国最早的古代笔记小说集。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个门类,主要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东晋之间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它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频二、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故事《曾子杀猪》:曾子的夫人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曾子的夫人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今天,老师就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诚信的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三、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同学们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辨析词义、翻译词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先做个记号。四、疏通文意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尊君:家君:1、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及意思(独立思考之后全体学生回答):超过shě,放弃才丢下守信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古代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古代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2、古今异义(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之后自主举手回答):陈太丘与友期太丘舍去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通假字(教师点拨):尊君在不:古:约定今:日期古:离开今:前去,前往古:拉今:引用古:回头看今:照顾fǒu,通(否),文中意思为“不在”。4、翻译句子(学生前后桌四人合作探究之后老师指名让其回答):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您)过了正午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同行,(却)丢下(我)离开了。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去。”友友陈太丘友元方家君55、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全班朗读并口头填空):(全班朗读并口头填空):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跟朋友约好一同出行,约好正午碰面,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儿子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口玩耍。那人便问元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