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细胞膜第一节细胞膜科幻之旅如果有“时光机器”,将此刻的你送回19世纪,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19世纪末(1895年)实验: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实验: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然后用蛋白酶处理。(已知蛋白酶能专一性的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实验现象:细胞膜被破坏得出结论:……磷脂和蛋白质是怎样有机结合构成膜的呢?磷脂分子的结构尾部头部亲水疏水绘图活动:将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磷脂分子的头尾将如何排布?空气水时间:1925年实验: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一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脂质)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尝试画出细胞膜中双层磷脂分子的排布标本用干冰等冰冻。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蛋白质附着、镶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诱导融合人细胞鼠细胞荧光标记蛋白质40分钟后370C人类对生物膜的研究在继续---------自由扩散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协助扩散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1、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细胞却仍在“吸K+排Na+”。2、如表所示,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1065倍,其他多种离子的浓度也比池水高得多[资料分析]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也需要消耗能量。※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主动运输对生命活动有何重要意义。[材料]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识到一种叫囊性纤维病的遗传病的发生,是由于有的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Na+和Cl-的跨膜运输,而肺部细胞外侧Na+的聚积会使肺易受细菌伤害。请同学们制作一张可以用来比较三种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表格[思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方向能量载体举例高浓度到低浓度高浓度到低浓度低浓度到高浓度不需要不需要需要不需要需要需要O2,CO2,甘油等脂容性物质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K离子进入细胞Na出细胞胞吞胞吞胞吐胞吐红细胞吸收水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A、都可以从高浓度的一边到低浓度的一边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基础题]A细胞外细胞内水分子细胞膜水分子的跨膜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