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自学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基本问题: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为什么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特点?2.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什么是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其突出特点是什么?5.“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有哪些?如何评价?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起_______政权。(2)国内外的_________相勾结,向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2.目的:为了确保_____的胜利。3.主要措施(1)农业:实行___________。(2)工业:加速实行___________,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3)商业:取消一切_________,所有生活必需品均由_____集中分配。(4)分配:实行普遍的___________。苏维埃敌对势力战争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商品贸易国家义务劳动制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4.评价(1)得到_____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_____的胜利,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引起_________的严重不满,影响到_____的生产和生活,经济危机发展为严重的_________。人民前线广大农民工人政治危机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学习技巧]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即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形势需要,然后再从历史发展规律上进行评价。“战争条件”和“基本正确”是全面评价的关键词。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_____________”政策的继续实行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1)农业:用固定的_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采取措施,帮助农民_________。(2)工业:重要工矿企业仍由国家经营;_________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租让给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允许开办___________。(3)商业:实行_________,发展商品经济。(4)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实行___________。战时共产主义粮食税恢复生产中小企业私人小企业自由贸易工资级别制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3.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4.作用:到192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国内政局渐趋稳定,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自学帮助]1.苏俄的国家资本主义:苏俄新政权建立以后,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国家还必须利用私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苏联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由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在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这跟资本主义差不多。但是,这种私有制已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它是由国家负责经营管理的,所以叫国家资本主义。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三、“斯大林模式”1.确立时间:20世纪_______中期。2.特征(1)实行单一的_______,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_________的经济管理体制,以_________手段管理经济。(3)实行_________,否定市场经济。30年代公有制高度集中行政命令计划经济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自学帮助]2.“斯大林模式”的含义:“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社会模式,是对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理论、体制和政策的统称。其主要内涵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或固定模式。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3.建立途径(1)工业化①方针: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以优先、高速发展_______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②实施:从1928年起,苏联先后实施两个_________。③结果:基本实现______;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_______、世界第二位,仅次于_____。(2)农业集体化①背景:_______对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增多。②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③实施:从1929年起,开始___________运动;到_____年,基本完成。④结果:苏联人民的_____________得到了改善,_____________也得到长足发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