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的眼光看祥子的性格摘要:不同的眼光看事物有同的感受,不同的心情看事物也有不同的体会,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作品描写的洋车夫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较早出现的劳动者形象之一,他是一个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的坎坷也来自于其自身的性格和社会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人物安于命运安排的性格,没有去适应当时社会的黑暗。祥子这一形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道路问题。他显示了这部作品的深刻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骆驼祥子》;现代的眼光;祥子的性格社会在矛盾中不断的进步,人在社会中不断的成长,为了生存,适应社会是必要的。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告诉了我们不去适应社会,等着你的将是灭亡。祥子自身的性格矛盾,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性,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农民的无知和纯朴,他们没有意识到世道的混乱,说明的当时社会的教育水平低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他的性格与社会不适应,是导致他悲剧形成的主要原因。一、祥子的性格小说中的祥子最初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第1页共5页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这些,都显示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其次,祥子性格中蕴含着反抗及独立自主的要求。祥子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的反抗要求也有所体现。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自立,也正是他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表现,他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你不去适应社会你就无法生存。祥子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中当老好人,撇开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祥子的性格我们会说他高尚。但是祥子的纯朴善良结合到当时的社会背景,那么他就是以个相当愚蠢的车夫。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有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这也反应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别,更多地展露着中国现代个性主义性格在其生命本质上消极阴暗的一面。极度的物质匮乏使这些底层的人民对基本物质生活的满足有一种最切近最强烈的渴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