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红色文化润红色童心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教师们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和幼儿一起学习红色文化,了解红色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智慧和艰苦奋斗,引导幼儿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主讲:01学习红色精神02描绘红色印记03传承红色文化04凝聚红色力量目录05红色精神永传承学习红色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教师们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和幼儿一起学习红色文化,了解红色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智慧和艰苦奋斗,引导幼儿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01学习红色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教师们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和幼儿一起学习红色文化,了解红色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智慧和艰苦奋斗,引导幼儿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百岁将军孙毅的传奇故事“胡子将军”2003年7月5日,德高望重、声闻遐迩的老将军孙毅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他活了整整100岁。提起孙毅,在军界和青少年中无人不晓。年长的同僚称他“孙胡子”,年轻的军人称他“胡子将军”。“孙胡子”绰号的来历1920年10月,孙毅高小还没毕业,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就离开家乡出去找事做。就在那个时候,他把自己原来的名字——孙俊华改成了孙毅。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取“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的意思。在旧军队中混了四五年,孙毅结识了一位后来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朋友———赵博生。那时孙毅在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参谋处做少校参谋,而赵博生是26路军的参谋长。百岁将军孙毅的传奇故事参加红军后,孙毅入了党,在红军学校担任训练部和俱乐部主任。每逢重大节日,学校都要举行文艺演出,叶剑英校长常常亲自拉二胡。有一次,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编了一个活报剧《活捉敌师长》,因为敌师长陈时骥蓄着小胡子,而孙毅当时正留着胡子,所以,挑演员时选了孙毅。于是,孙毅生平第一次登台演起了节目。演出很成功,赵品三半开玩笑地跟他说:“你千万别剃掉胡子,下次演节目还要找你!”孙毅的胡子也果真再没有剃,一直伴随了他一生。严格的军旅中是不允许留胡子的。我军的开国将帅中,被破例准许留胡子的除孙毅外还有3位,他们是元帅贺龙、上将李克农、上将王震。1931年12月14日,孙毅在赵博生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的故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1946年秋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5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5年10月刘胡兰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刘胡兰8岁刘胡兰的故事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铆刀前眼见匪军连则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铆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杨靖宇的故事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