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案例《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呵”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中低年段,学生对草原歌曲十分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会很高。小学生模仿力强,通过教师的范唱、表演(舞蹈,为歌曲伴奏的示范,相信会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蒙古族的热爱。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3、知识与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教师跳舞,导入新课。二.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2.再次聆听,歌曲的演唱情绪、速度是怎么样的?3.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旋律(1)用电子琴弹奏音阶。(2)教师教学生指挥。三.体验创新,激发激情1解决难点节奏2学生模仿1教师跳舞,导入新课2准备筷子,用筷子敲击。3师生游戏,解决难点。4选代表表演。5给每位学生一张纸,编歌词。1敲节奏。2表演用筷子敲击。3师生合作筷子舞。其他学生模唱歌曲。4创编歌词。5展示作通过教师用舞蹈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知识,我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通过游戏,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到动手操纵能力和思维能力,我通过马儿跑近跑远时声音变化,让学生打节奏,不仅培养学生对音乐强弱的理解,同时解决了难点2/4X.XXX︱XXX︱XXXX︱X——‖3学生跟读并伴奏4唱一唱,学唱歌曲5演一演为歌曲编动作6表演(每组代表)四课后延伸,资源共享:创编歌词1我是“青化”小学生五.小结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游戏,学生们很快掌握本课的难点。“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让学生通过生活创编了筷子舞和编歌词这样的氛围学生不仅学好歌曲,心中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也会由然而生。板书设计1、×·×|×××|2、×0×0|×××|